欢迎访问本站!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时评 > 正文

关于学生给老师打伞事件的评说

来源:黑豆 日期:2015/6/2 17:49:58 人气:257

“教育时评”栏目创刊词:教育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与每一个人都相关。作为教育工作者,对身边发生的教育话题,我们更熟悉,更有发言权,也更有必要拿起笔,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每天发生的教育事件发表意见,欢迎你对身过的教育现象说说看法,欢迎你对本网刊发的文章展开争鸣。我们期待看到这样的文章:话题有关痛痒,语言干净利落,立场鲜明坚定,逻辑严谨缜密,有锐气,有温度,接地气。从今天起,让我们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做一个睿智的教育工作者!

最后,郑重申明,本栏目刊发的文章仅供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讨论和争鸣,不代表官方和本网的立场。

5月5日,网曝上海一小学生给老师打伞的照片,一时掀起谴责老师浪潮。上海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当事老师进行了批评,当事老师已经作了检讨。网上还报道说,“目前,当事老师和学生情绪低落”。

看到学生给老师打伞,部分网民反应偏激,认为现在的老师也真是牛了,有的给老师戴各种帽子,总之是批评一片。但也有网友说:当师生关系到了一种境界,就很难说究竟是谁在为谁“付出”,或者说谁“伺候”谁。并质问:“老师何罪之有?”

作为曾经的学生和家长,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给老师打伞这件事本身,我的观点是,如果学生是自愿的,应鼓励;如果学生是不自愿的,应反思我们的教育;如果硬要批评老师,也没理由要上升到师德层面。

我认为,网民监督社会监督老师的热情值得肯定,但要理性客观,要稳沉思考现象,冷静判断是非。对于学生给老师打伞问题,可以怀疑是否得当,但轻率地下结论在网上发声,是对当事人和网民的不负责。因为网上批评不同于现实批评,别人不了解客观情况,网络是公共媒体威力较大,批评不恰当对当事是人伤害,对网民是误导。

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会知道,在老师带学生出游这一特定条件下,有三种可能导致学生给老师打伞这一现象发生。

一种是老师吩咐。是老师吩咐,也不能得出老师道德就一定有问题的结论。这种可能又有四种情形。其一,是老师图轻松图享受,以上压下。对此,当然可以批评老师,但也上不了纲线。其二,老师觉得师生关系很好,是朋友,感情无隔又是学生力所能及才无顾虑,没有把这事放在道德层面考量。对此,应为学生高兴,因为老师没把你当要防备的人,社会应鼓励师生建立纯真友谊关系。其三,老师可能上厕所或要做某事,把伞交给学生,完事后没有拿过来,学生就一直打着伞跟老师走。这是生活的自然过程,对此应理解和原谅老师。同时,无论学生自愿不自愿,他没把伞再交给老师打,应表扬学生。其四,老师有意要锻炼学生。老师带学生出游,可能本来就是实践课,老师让学生打下伞,只是一个生活小节,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学生,说明老师教学有心,至少应是无可厚非。当然,不管老师是有心无心,不能强迫学生做力不能及的事。

二是学生自愿。这又有二种情形。其一,出自真心实意。学生敬爱老师,愿意帮助老师或为老师服务。这样的学生即使成绩不好,将来也会出彩,因为能够热心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人,必定有丰厚的回报。其二,想讨好老师。对此不必责备学生,因为他至少懂得要有回报必须先付出。这也是难能可贵的,我们怕就怕不想付出只要索取。学生无论哪种情形的心态,老师不必细究,应乐于接受。学生的这种自愿行为,不同于社会的受贿,不接受可能是对孩子的伤害。记得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有个情节,在特别困难时期,周总理到农村调研,一个在战争年代与总理建立深厚情谊的老大娘,煮了一碗自己做的面请总理去吃。按党的纪律和总理的作风自守要求,是不能吃群众的。但总理在犹豫后还是去吃了,因为总理知道,不吃就会让大娘失望,伤大娘的心。这就是总理的重情谊,总理深谙人性之道。所以,如果老师是出于这种心理接受学生帮助,说明老师是人性的大师。

三是双方无意识。人类是有思想的动物,但我们生活行为无意识时很多。如口无遮拦,随机动作。对于大事和重要事,我们应当冷静稳当,坚持原则守住底线。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事事深思熟虑,瞻前顾后,处处防人,时时警戒,那真是活得太累了,不会有一点生活情趣了。所以学生给老师打伞,也可能是师生都无意识的行为。在物质生活还很贫困的高中时,班主任给我们讲过吃席情景。一桌人吃饭,席上有一碗鸡。这时,席上有四种人(不算主人),第一种人主动把最好吃的鸡腿夹给别人,第二种人自己惦记着鸡腿又不好意思自己拿来,第三种人直接往自己碗里夹,第四种人是菜盘转到哪搛到那。班主任说,第一种人可能是谦让,但也可能是欲擒故纵,这种人在席上往往有一定地位但不是最高,很有心计;第二种人是小人心,比较阴暗;第三种人自私粗鲁没有修养;第四种人显得纯真最可爱。因为第四种人是无意识,心中没有计较。回到学生给老师打伞这一事,如果是都无意识的,说明师生思想境界都到了一定高度。我们的爱心,如果是无意识的,那就是一种博爱,是一种高尚。这就好比母爱,出于自发,出于本能。我们应为有这样的学生、有这样的老师而欢呼。我们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无意识的本能的帮助服务他人,恰恰是我们应追求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上海市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对网上批评学生给老师打伞一事,反应是快速的,应对网络舆情的效率值得肯定。但实际上处理措施是草率的,表面看是对网民负责,实际上是对师生和社会的极不负责。我认为,在顺便和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让学生为老师做一些老师自己可做的事,并不为过。在老师有困难需要帮助时,请求学生协助做一些做得了的事,也不应反对。本来师生相互帮助服务,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这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能只要求老师帮助和服务学生,学生就不能帮助和服务老师。师德规范和学生守则都是倡导互助合作友爱精神的。在师生共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要学生做的事,当然都是老师可以做的事,但如果事事只能老师亲自做,不能让学生做,这样的教育必定是失败的。何况报道中说,经调查,学生是自愿的,并且这对师生平时关系很好。那么,上海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急于要老师检讨并进行批评教育,显然是没有是非标准,应对措施被网络舆论绑架了。抛弃应坚持的教育理念,是对教育部门自身不负责。

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倡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今有了这好典型,本应正面倡导,却反其道而行,让老师灰头土脸,让学生情绪低落。没有为老师和学生理直气壮做靠山主持正义,是对师生的不负责。正确的回应,就是陈述客观事实,事情本身的合理性和值得肯定的地方在哪里,分析什么才叫错,这样才能正本清源,有助于师德建设和学生教育,也有益于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网络舆论大就不顾是非标准,不能为了部门或学校声誉牺牲师生声誉。

因这一事件的发生,还引发我对其他相关问题的思考。

多年来,我们形成了评价观念的“好与坏“对与错”的二维对立。但实际上,我们的世界并非只有白与黑,还有赤橙黄绿青蓝紫;我们的生活并非只有甜与苦,还有酸辣涩;我们的情感并非只有爱和恨,还有喜乐嗔怒忧哀;好人也可能有阴暗和恶的意识或个性,坏人也可能有美好和善的欲望或表现。过去,看电影看戏,人物一出场,我们总是问:是好人还是坏人。现在,我们教学中,对问题的回答,也多是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没有中间地带,没有多样性。这种线性思维,禁锢了人的想象力,影响了人的创造力。我们强调多样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不是不要是非标准,在政治、法律、道德、科学领域,我们应建立一定的是非标准,但我们不必为特定场景下的工作和生活小节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我们学会多维多视角思考,才会理解生活,包容社会,我们自己心灵才能真正宁静。

在社会中,人们总是要求老师处于道德的高地和知识的高峰。这是对老师的高看,但也是对老师的苛求。我们应该看到,老师首先是人,不是圣贤神。老师其次才是传道授业者。作为老师自身应认识到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认识越深刻,个人崇高感荣誉才越强,工作动力和在社会生活中作表率引领的自觉性才越强。但社会给老师贴上的“人类灵魂工程师”道德标签,让老师难以负重。不仅是因为老师的待遇在社会各阶层中没有占有对应优势,而且,按职业分工和社会责任,老师也并非高高在上的突出者,我们的官员、老板、明星,哪一个都更能让社会效仿、追从和向往,对这些人才应有更高的道德要求。不要求老师背上过重的道德标签,不是不要老师的道德修养。老师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是自身立身处命和增强教学效能的必然要求。至于要求老师相对学生而言什么都懂,那是把老师当先知先觉了。老师应具备必备的知识水平,但老师不必在某些方面某些问题都比学生知识多。老师对于学生的作用,不仅是传播知识,而且应更多地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也就是组织、引导、鼓励、督促学生学习上。如果要求老师一定比学生懂得多,我们的知识就不会增长,真理就没有必要继续探索,也就没有长江后浪推前浪和青出于蓝胜于蓝了。当然,这不是不提倡老师加强自身学习,相反,要起到老师的应有作用,更要加强学习,因为让人掌握认知的方法往往比让人认知现象更难。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刊发时作了适当删减。

(编审:致远)




上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