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教育督导 > 正文

一体化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 日期:2015-10-12 10:36:12 人气:33

通山县地处鄂东南边陲,是一个集老区、边区、山区、库区于一体,比照享受国贫县待遇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几年,通山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方针,把教育发展战略作为第一战略,把教育投入作为第一投入,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第一关键,形成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推进组织管理一体化。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社会影响大、经费投入多、持续时间长,必须强化领导,统筹安排。为此,我县建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委、住建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城乡教育一体化领导小组。坚持以教育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搞好配合,如财政部门将相关经费列入预算,城建和规划等部门对项目建设提供支持,宣传、文化部门提供指导和宣传,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确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这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调合作的管理机制形成强大合力,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推进规划投入一体化。在对全县城乡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城乡教育纳入教育的整体规划,加大城乡教育的统筹力度。一是合理规划校点布局。针对我县山区、库区校点布局分散的实际,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制定《通山县20122020年校点布局调整规划》,确定永久保留过渡性保留撤销新建学校名单,对全县十二五期间中小学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逐步实现集中优质资源办优质学校,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努力实现投入均衡。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机制,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求,足额征收教育附加,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教育项目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断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倾斜力度,实现了县域内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20102012年,县财政对义务教育阶段分别投入1.868亿元、2.051亿元、2.774亿元,分别增长12%10%35%。全县投入资金近亿元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改造小学校危房4619间,新增校舍46余万平方米;多渠道筹措资金近3000万元,完成了覆盖全县所有初中、小学的远程教育工程,745个班的班班通工程,装备了100余所学校的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享受到了国家优惠政策,全部用上了新的标准课桌椅。同时,化解2500余万元的普九债务,积极争取并利用中央和省农村义务教育校安工程项目、薄弱学校建设等项目,基本消除农村中小学校的砖瓦房,全部消灭D级危房,全面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

三、推进师资配置一体化。采取三优先政策,统筹推动城乡教师逐步走向优质均衡。一是优先补充农村教师。近几年来,我县招录了300余名农村中小学编内代课教师为聘用制教师,招聘148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各乡镇学校任教;明确规定凡由代课教师招录为公办教师必须到乡镇学校任教,每年的资教生、特岗生全部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二是优先培训农村教师。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全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和市教育局组织的相关培训。县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根据我县教师的需要,积极开展县级教师培训。每年有近千农村教师完成省、市、县三级培训。同时,引导、发动各校按市、县教育局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活动,基本上做到了五有,即有组织领导,有工作计划,有具体内容,有检查记载,有工作总结。三是优先扶持农村教师。在对职称评定、评先评模指标方面给农村学校增加指标比例,对长期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且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优先考虑。在绩效工资方面,向农村教师适当倾斜。同时,加大城乡校际帮扶力度。通过开讲座、教师培训、下乡上优质课等方式,加大城区示范学校、先进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对口帮扶力度。

四、推进教育质量一体化。一是实行课堂教学改革。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满堂灌,效率不高,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借鉴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教学经验,树立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课改观念以及学生主体意识。二是实行联校走教。联校走教是通山县确保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保证农村校点全面开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极为重要。目前全县中小学联校共49个,覆盖初小及教学点83个,走教教师162人,受益学生8万余人次。联校走教办学模式呈现出覆盖校点更广,覆盖学科更全,走教教师素质更优,走教方式更规范,走教效果更突出的良好局面。三

是发展学校特色。在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鼓励学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提升教育质量。鼓励学校在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创精品;探索教育管理新模式和课堂改革新思路;根据自身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展现自身特色;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落实大课间等活动,创新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探索小学低年级实现学生家庭作业零负担。从统计情况看,全县95%的学校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大课间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部分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全县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五、推进评估标准一体化。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改革教师、学生评价模式,转变单一的用分数评价教师学生的观念,逐步建立合理的、全面的教师学生评价模式。县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考核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库,建立并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和督导机制,制定出台《通山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多次对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办学条件、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在《通山周刊》和通山政务网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六、推进关爱体系一体化。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通过关爱工程丰富均衡发展内涵。一是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就读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二是各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度,推进政府主导、学校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三是建立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制度;四是加大对特殊学校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立残疾儿童确认、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切实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五是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免补政策,发放寄宿生生活补贴,通过建立贫困生资助基金会、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资助贫困生等方式确保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