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教育教研 > 正文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来源: 日期:2017/1/20 10:51:19 人气:13

   具有国际性和国际意义的课程改革,是对内改革在教育战线的延伸,是对内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表现,对教育者来说是一场革命,一次刷新观念、重新寻找坐标、重新定位的革命。而观念则是准确定位的关键。

   教育观念是按一定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程的要求,对教育功能、教育目标、教育手段、教育体制、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培养被教育者的模式等问题所持有的看法和认识,在相对时间中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

   从哲学角度看,人潜在着主观能动性,因此,教育观念转变的主题是人;从事物具有相对性的角度看,教育观念转变的主体的人就不应该是单方面的。而应包含施教的对象——培养怎样的人和施教主题的人——培养人的人。

   正确认识教育者的“人”——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是新型教育观念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走向社会的中介者;教师应是学生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桥梁;教师是学生扮演社会角色的导演;教师是学生学会发展的摇篮;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影子;教师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智囊。如果我们教师面对新课程、新时代的要求,这样去给自己找准坐标和定位,并在这个定位上去考虑自己的发展,那么在完成教育观念转变中就迈出了一大步。

   当然,教育观念转变的核心是——人本思想,其中心在于被教育者的“人”的培养。新时期,人本思想成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教师对自我本身“人”的认识,直接决定着人本观念的形成,也直接作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并使之具备终身服务技能的人的全过程。其培养目标是,使被教育者体、智、情、伦等综合素质日臻完善;使被教教育者的人格风范符合社会规范;使被教育者的心胸、气量、胆识等心理品质适应社会需要;使被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坚定不移;使被教育者的学识、应对技能成竹在胸;使被教育者承担社会角色转变自如。

   新教材使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展示、训练平台,它从以下四个方面显示出来。

   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其立意在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其宗旨在于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很大程度上排斥了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观念。

   第二,树学生所长的教育过程观。看重教学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思维、能力、知识运用和培养,把试卷卷面中不能体现的个人优势畅杨出来,使学生自信的人格品质潜在生成。

   第三,破立结合的教育改革观。我们常说,不破不立,但课程改革刻不容缓,同时破立两个对立现象,本身就是在对立的矛盾中相互作用的。当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还没能离开我们身边时,新的培养目标就迫使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不得不转变认识,那就是不能等待破旧,而应尝试树新。“树新”主要包含:用大胆的观念指导教学行为;用开放的观念指导教育过程;用创生的手段指导课程设计;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用博学与胆识迎接学生的挑战;用严谨的态度与学生一起赛跑。当我们用脱胎换骨的思维投入新课程改革之中时,旧的教学观念、方法自然被遗弃,同时我们的树人教育也就能逐步地走向知能结合的目标之中,把“立”放在“破”的前卫,实现破立结合。

   第四,发展性为主的教育评价观。回顾我们教育走过的路,评价观在我们的心中不断更新,我们不能否定具有原则性的评价准则,虽然这种看似死板的评价准则,它涉及到人的心理品质。如学习态度中勤奋、钻研等品质,如果对此类活动评价没有尺度,那就失去了育人标准。但重视对学生平时各项活动的态度、情趣等的评价,可以创造更多、更意想不到的学习机会和养成教学机会。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个体可养成的潜质,根据个体的处境、个体的需要、个体的性格特征,塑造个体的形象、个体的价值、个体的精神,充分还尊重给学生,把自信给自己。

   在新课程将新的理念、教材、手段等以全新面貌呈现给我们时,我们是否真的有以上的准备,来自于观念的,来自于知识的,来自于思想的,来自于技术的,来自于前卫意识的,来自于人格心理的。我们历史学科的尝试潜力和机会等更加有利,切莫错过。